徕卡M口135mm镜头

2024-01-04 17:25 新闻动态



来源:胶卷迷俱乐部   作者:ging

M口135mm镜头

135MM

自从1998年徕卡推出了APO135/3.4镜头后,至今25年的漫长时光中,徕卡都没有再在M口上推出过135mm镜头,也有可能徕卡以后不会再在135mm这个焦距上推出镜头了。
此外,COSINA公司无论是福伦达品牌,还是代工蔡司ZM镜头,都从来没有在徕卡M口和L39口上推出过135mm镜头,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连90mm镜头都没有。
若是从单反角度看,135mm根本不算什么长焦,十几年前大家都标配70-200了。但对于旁轴而言135mm真的很远了,至少在20世纪上半叶已经能够满足许多记者的拍摄诉求。

M口135mm镜头

徕茨公司为徕卡相机配备的第一枚镜头是1925年推出ELMAR 50/3.5镜头,其他的镜头都是法国,英国,或者其他厂家的,做一个39mm的螺丝口就能用。起初,就连徕卡自己的镜头也没有联动测距机构。
伴随徕卡小型相机的成功,以及徕卡相机标准化成型,1930年年底,徕茨公司推出了第一批徕卡相机的更换镜头:
HEKTOR 50/2.5(6-3结构 库克结构)
ELMAR 35/3.5(4-3 天塞结构) 
HEKTOR 73/1.9(6-3结构 库克结构) 
ELMAR 90/4(4-3 天塞结构) 
ELMAR 135/4.5(4-3 天塞结构) 
加上之前的50/3.5,徕卡第一批L39口6枚镜头只有2种结构,ELMAR开头的都是4片3组的天塞结构镜头,每一枚镜头结构都是一样的,但是做成了不同焦距,又由于焦距不同,所以光圈都不一样。两种HEKTOR镜头都是3片式镜头,利用贴合镜片提升性能的改造型库克结构。可见,在20世纪20-30年代,徕茨光学的工程师也是用设计大画幅镜头的逻辑去设计135镜头的。不过很快,在1933年,徕茨公司推出了第二批L39口镜头,出现了双高斯结构等更多元的设计理念。
135mm是徕卡旁轴上最古老的焦段之一,堪称徕卡旁轴的亲儿子。

M口135mm镜头

M口135mm镜头

M口135mm镜头

这就是那支ELMAR 135/4.5镜头,诞生于1931年,生产到1936年,它很快就被1933年推出的HEKTOR 135/4.5替代。
ELMAR 135/4.5是采用传统天塞结构,最初的版本连对焦杆都没有,1932年才加上。
螺口时代的135mm主要是由HEKTOR 135/4.5统治,结构4枚3组,库克结构,只对第二组进行了贴合。
这枚镜头一直生产到1960年,才被采用全新结构的ELMAR 90/4镜头替代。
HEKTOR 135/4.5如果放在现在,绝对是一枚素质非常糟糕的镜头,光圈必须收到8.0后才能使用。但对于黑白新闻摄影的年代,基本能够满足当时的需求,毕竟那个时候135胶卷质量也不好。

M口135mm镜头

M口135mm镜头

M口135mm镜头

由于记者是小型旁轴相机的重要用户,为了满足他们望远拍摄的需要,135mm这个焦距在M口推出后依然备受重视。
徕卡M3相机一开始就搭载了135mm框线,后来的M相机也大多搭载了这条线。
不仅仅是徕卡,尼康旁轴同样注意到这点,他们使用使用比例1.0的取景器,而徕卡M3则是0.92。
M3刚刚面世时,徕卡并未开发专用于M口的新镜头,而是将一批老镜头改造。从1954年到1960年,M口上的135mm镜头还是那枚性能稳定的HEKTOR 135/4.5。
1960年,徕卡推出了4枚4组的ELMAR 135/4。

M口135mm镜头

这枚镜头同样很短命,1960年生产到1965年就停产了,被性能更好的TELE-ELMAR镜头替代,但是它的镜头设计思路未来影响了徕卡135mm和90mm镜头的开发。

M口135mm镜头

因为素质不怎么样,加之135mm这个焦段实在太冷门,这枚镜头在二手市场上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都是白菜价。就连对徕卡狂热到精神严重失常的日本人都对这枚看起来不太聪明的镜头不感兴趣。
1965年,徕卡推出了可谓是给135mm焦距定型的产品,TELE-ELMAR 135/4。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早在1965年,徕卡已经在M口上放弃135mm焦段了。

M口135mm镜头

1950年代末,单反崛起,单反相机使得新闻摄影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前所未有的视野,快速操作的体验,最重要的是相对准确的对焦,使得旁轴在长焦上只能被单反吊打。别说旁轴了,就是单反在135mm上手动对焦都非常吃力,难以对准。而135mm即使收小光圈,景深也还是很窄。
另一方面,徕卡自己也开始将重心转向0.7倍率的旁轴相机制造,在这个倍率下,135mm更容易被遗弃了。
在这个严峻的背景下,徕卡依然再1963年和1965年推出了135/2.8和135/4两枚镜头,两枚镜头都采用了全新的头重脚轻的现代望远结构,由于光圈不同,第一组部分略微不同。

M口135mm镜头
135/4结构
M口135mm镜头
135/2.8结构
M口135mm镜头

ELMARIT 135/2.8镜头应该算是旗舰产品,当年的定价要比50/1.4贵,然而徕卡M镜头也不是每一种都有价值,在今天这枚镜头的二手价格也就3000-5000,老版本的50/1.4价格都是过万的,有些成色好的,特殊涂装的,还得好几万。
这枚镜头的寿命也非常长,从1963年一直生产到1996年,结构一直没有变,由于它的光圈太大,景深太浅,所以专门配备了一个类似过去给M3用的眼镜来辅助对焦。
而且当年给美军的M4军用系统里,也是把这枚镜头带上的。

M口135mm镜头

135/2.8我也是有的,当时看着便宜就买了,其实非常难用。旁轴相机镜头体积大就会遮挡取景器,严重影响取景,这枚镜头的遮挡更是严重。可能也是的确不实用,加上生产时间又长,所以才这么便宜吧?反正我买回来就用过一次,然后就成为防潮柜管理员X号了。
而后来真正135的主力,还是TELE-ELMAR 135mm/4,至少要比2.8实用一点,它因为生产时间太长了,外观也经历过老造型到新造型的变化。

M口135mm镜头

如果不仔细看,135/4的后期外观和APO135还挺像的。
黄字外观的M镜头一般价格都很稳定,但是这枚新外观的TELE-ELMAR 135/4,我还真就看着它的价格一路走低。十几年这枚镜头都是要1万多才能买到的,阿富汗成色也要7000,8000,现在挂6000都没啥人要。其实我觉得135mm的徕卡头挂在徕卡数码相机上挺合适的。
TELE-ELMAR整体一直保持着1965年的光学设计,所以整体素质也就这样了,你要指望好也好不到哪里去,烂也烂不到哪里去。
总体来看,从1965年-1998年,这么漫长的时间里,徕卡也就是给两枚135镜头换了个壳子,调整了一下镀膜,连光学材料都只是平替调整(因为原本60,70年代的玻璃停产了,换了新的牌号玻璃),也没有再更新结构,或者推出新的135mm镜头。

M口135mm镜头

M口135mm镜头

就这样,到了1998年。
徕卡在90年代对M口镜头进行了一轮大更新,推出了许多非球面镜头。尽管按今天微单镜头设计的逻辑这些镜头素质也已经不行了,但在当时是相当惊艳的,尤其是35/2的非球面化,使得体积如此小的镜头竟然蕴含如此强大的能量。
就在这年,徕卡推出了一枚5枚5组的,惊世骇俗的APO 90/2非球面镜头。现在看起来标配的非球面+复消色差技术在当时可谓震惊业界。因为一般情况下,定焦镜头到了90mm没必要利用非球面去纠正球差,但人家徕卡就是牛X。到了2005年,徕卡又推出了75双A镜头,后来又有了50,35,徕卡这个新的35双A镜头非常火,买都买不到。
也就是在技术革新的时代,徕卡却出人意料地更新了135mm镜头,推出了APO-TELYT 135mm/3.4镜头。
可谓徕卡M在135mm上的绝唱。
要聊这枚镜头得先说明2点:(1)这不是非球面镜头,没有使用非球面镜片,它不是双A镜头。(2)它当年的定价和90/2是一样的。

M口135mm镜头

由于这枚镜头依然是在产镜头,我们还是能看到它的数据的。如果光看数据,其实它的素质放在1998年真的不错,你肯定不能按2023年的标准去要求一枚1998年的镜头。毕竟这10年来,民用光学的进步实在是太快了。
这枚镜头光学结构非常简单,5枚4组,重点是在材料上。它依然是传统旁轴长焦镜头设计,要知道在现代设计下,徕卡SL90/2被足足塞进去11片镜片。
外国人总结这枚镜头,得出的结果是它在数码徕卡上其实非常好用,是拍摄人像的利器,尽管它设计出来时针对胶卷的。但是因为135mm,而且光圈还大了,所以对焦非常吃力。数码相机因为不拍对不准,如果是胶卷相机那就很难用了。
还有一个缺点是它太贵了,现在官方定价都是3万多,二手2万多,而二手135/4的价格是6000多。
当然,由于材料升级,它的素质也是碾压135/4这种60年代老古董的。我看了老外从M9到M10时代的5种对比(老外真挺无聊的),结果都是APO镜头完胜。
不知道看了这篇文章后,你有没有去淘一支135/4回来玩玩的想法,如果你有,我劝你还是放弃吧,长焦还是老老实实用微单和单反拍吧,旁轴还是35,50适合一点。
人家徕卡自己都想通了,不去折腾135mm了,我们玩玩90mm足够了。